苏轼手抄报?1、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2、那么,苏轼手抄报?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我眼中的苏轼手抄报:
一生坎坷余橡的苏东坡
苏轼曾对自己的一生作过总结: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这是苏轼病逝前两个月,遇赦北还游览金山寺时,看着自己的一幅画像,心里百感交集,写下的《自题金山画像》诗。他用自嘲的口吻,抒写平生到处漂泊,功业只是连连遭贬。可以说这首诗成为了苏轼在最后时光里,对于自己的一生,最贴切、也是最为真实的诠释。
纵观他几十年的人生,几起几落,风风雨雨,失意坎坷,一生入狱一次,多次被贬。一贬再贬,一次比一次远,真可谓是倒霉的一生。
当初,他与弟弟苏辙一同进士及第时,东坡才22岁,可说是少年得志,春风得意,又得欧阳修等名人赏识,一时间名声大噪,可以说风光无限。
然而正当他意欲大展宏图之时,一个噩耗从故乡传来——苏母去世,他只得回乡守孝。期满才回到京城。也是命运多舛,刚做了几年官,其父苏洵又故去,又回乡守孝三年。待重回到京城,形势已发生了变化,王安石新党当政,以前的恩师欧阳修和相交的朋友都受到了排挤。
当时的形势对苏东坡相当不利。他如果“识时务”也许成了“俊杰”,可原本就任性豪侠的东坡,心中对这一切很是不平。王安石推行新法,他看到了新法的弊端,接连上书神宗,反对变法方案,搞得王安石很是愤怒,并就此遭到王安石一派的排挤。
『壹』 东坡诗词手抄报一千字左右
你把这些写上去就好 我介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又称大苏,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他在文学艺术方面堪称全才。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有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腊盯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著有《苏东坡》和《东坡乐府》等。
诗词;1.江城子
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2. 江城子•密州出猎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3.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如何正确制作手抄报第一步:总体构思也就是这张手抄报的主题是什么?首先,对于一些题材,先需要学习。然后需要的道具是白纸一张,家长和孩子进行头脑风暴,罗列出孩子的想法。这里的重点是:“孩子的想法”!不是家长的想法!这里需要的技巧是:开放式提问的技巧!比如:手抄报《一辆神奇的校车》Q1: 今天的手抄报题目是什么?Q2: 你觉得这个题目要表现什么?或者说题目中的重点词是什么?Q3: 神奇表现在哪些方面?Q4: 校车的外部有哪些神奇橡胡察的地方?内部呢?(在她没有太多的想法的时候用引导性的问题)在孩子回答问题的时候,家长需要做的是:1.倾听,2.记录,3.总结。
切记!家长闭嘴!不要代替孩子来思考!第二步:编排设计既然确定了主题,接下来就需要把内容放在不同的位置,用不同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就是:排版--绘画--书写排版:也就是把内容放着纸的那个位置。可以根据每次孩子手抄报的主题不同教给她不同的排版技巧。最后,总做数结一下:态度要端正,抓住每次成长的机会。思想不可替代,家长勤于提问梁茄,帮助孩子自助思考。排版可以学习,思维导图整理逻辑。绘画和书写只是,通过锻炼提高技能。
1、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2、经典诗词名句苏轼
(1) 一别都门三改火差明,天涯踏尽红尘,依然一笑做春温。无波真古井,有节是秋筠。 惆怅孤帆连夜发,送行淡月微云,樽前不用翠裂庆迅眉颦。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 ——苏轼 《临江仙 送钱穆父》
(2)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苏轼 《望江南》
(3)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肆此 ——苏轼 《水调歌头》
苏东坡这个人,可是非同小可,他的名声和成就不仅远非一般的文人可比,即便是放在我所讲的这宋词十大名家之中,它也堪称是最为出类拔萃的一位。苏东坡是人们对于这位大文豪的习惯称呼,但这并不是他的名,而是他的号。
这位大文豪的正式姓名叫苏轼,字子瞻,是四川眉山人,他的生卒年月是宋仁宗,景佑三年十二月至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七月,就是公元 1037 年至 1101 年,享年 66 岁。有人根据 2000 年中西历对照表查证,认为苏东坡的生日应该是 1037 年 1 月 8 日,这应当是个比较准确的考证。
据史料记载,苏姿销租东坡少年的时候就很聪明,生性狂放,胸怀大志。他是 8 岁入学,在嘉佑二年考中进士,时年 24 岁。他中了进士之后,曾经先后做过河南福昌县的主簿,陕西凤阳签判等小官,此后被调入朝廷,在登闻鼓院任职,官也不大。熙宁变法的时候,苏东坡因为与王安石政见不合,不愿意处于政治漩涡之中,就再三请求外调。于熙宁四年,也就是 1071 年被调往杭州,任杭州通判。后来又先后担任过密州、徐州、湖州等地的刺史,神宗元丰二年即 1079 年,御史何正臣、舒亶、李定等人,以苏东坡写诗诽谤朝廷为罪名,对苏东坡进行弹劾。
以上就是苏轼手抄报的全部内容,元丰二年(1079年),四十三岁的苏轼被调为湖州知州。上任后,他即给神宗写了一封《湖州谢表》,这本是例行公事,但苏轼是诗人,笔端常带感情,即使官样文章,也忘不了加上点个人色彩,说自己“愚不适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