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平碉楼简笔画?1、画出报头文字,再画出边框框住,用星星来装饰,然后再下方画出碉堡楼简笔画,让版面丰富,最后涂色写上文字。2、画出开平碉楼的第一层墙面。3、画出开平碉楼的门窗。4、画出开平碉楼的第二层墙面。5、那么,开平碉楼简笔画?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到广东,最想去的一个地方就是开平碉楼。让开平碉楼火成网红打卡地,是电影《让子弹飞》的功劳。我知道这里不是因为看了电影,早在本世纪初,到广州出差,在快捷酒店里的一本画报上,几栋非常洋气的楼房矗立在破旧的村舍中间,尤显鹤立鸡群且格格不入,看了简介知道碉楼是开平乡间自清末至民国初海外华侨返乡所建。有心去一睹风采,可那时交通尚不发达,碉楼散于乡间,并未开发,往返至少三五日,借出差游玩也非我所愿,因此留下了近二十年的念想。
碉楼这种建筑形式集中于开平,有其地域地缘原因,开平立县较晚,明朝开平分属肇庆府新兴县、恩平县,广州府新会县,远离县城,历来属三不管地带,盗匪横行。清顺治六年割三县交界地立县,属肇庆府。开平四周多丘陵山地,中间为低丘平原,潭江、苍江汇于其中,多发洪涝灾害,明初即有碉楼式建筑用以躲避洪水。清末民初,政权更迭、内外交困、战争频仍,匪患尤为猖獗,据宣统年间的《开平乡土志》记载“开邑山辟之乡……既非险要亦非膏腴,英雄割据之所不注意,列强瓜分之所不垂涎,建县以来垂二百六十年,期间屠戮之惨如社贼之祸,红匪之变,土客之争,为害列矣。”
开平为著名侨乡,鸦片战争之后就有很多人越洋到美国、加拿大淘金,有了资本就开设饭店、洗衣店等,经过几十年发展有了积蓄,在美国排华政策压力下纷纷返乡,建造即可居住又能防匪防洪的碉楼。
开平碉楼,位于广东省江门市下辖的开平市境内,是中国乡土建筑的一个特殊类型,是集防卫、居住和中西建筑艺术于一体的多层塔楼式建筑,其特色是中西合璧的民居,有古希腊、古罗马及伊斯兰等风格多种。
自力村碉楼将中国传统乡村建筑文化与西方建筑文化巧妙地融合在一起,罕有地体现了近代中西文化在中国乡村的广泛交流,成为中国华侨文化的纪念丰碑和独特的世界建筑艺术景观。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申请世界文化遗产项目在新西兰第31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获得通过,2007年6月28日,开平碉楼与村落被纳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的第35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开平碉楼现存1833座,最多时达3000多座,主要集中分布在开平市的塘口镇、百合镇、赤坎镇等15个乡镇街道上。这些主要兴建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的建筑是民国时期的最伟大的文化遗产之一,也是见证中国传统社会向近代社会过渡更迭的重要产物。
开平碉楼游览攻略
开平碉楼与古村落主要布在五个古村落中。自力村与立园、马降龙都是开平碉楼文化旅游区的核心景点,很值得一去,主要包括铭石楼、叶生居庐、澜生居庐等,配合周围的稻田拍照效果非常好。自力村有15座风格各异、造型精美、内涵丰富的碉楼,是开平碉楼兴盛时期的杰出代表。
寒假里,我们访问了美丽的侨乡——开平,还有那独一无二的碉楼群。
碉楼群是由锦江里村落碉楼、自力村碉楼、马降龙碉楼和方氏灯楼所组成。开平现存碉楼约1833座,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
目前开平碉楼保存最完好、陈设最豪华的碉楼要数塘口镇自力村的铭石楼。那里自然环境优美,水塘、荷塘、稻田、竹林散布其间,与错落有致的碉楼相映成趣,互为景致,美不胜收。
铭石楼建于1925年,碉楼里还保存着完整的家具、生活用品,是当时华侨文化的历史见证。碉楼内,所有的物品还是当年的摆设,在这里,你会发觉自己与历史的距离原来是如此的贴近。铭石楼楼高六层,首层是大厅,二至四层为厅房,第五层是祭祀的'场所,第六层是一个宽阔的平台。大厅两厢的屏风各有9扇,上面镶嵌着深蓝色的玻璃,玻璃上都是出自名家手笔的书法和绘画,整个大厅弥漫着浓浓的书香味。大厅正中央摆放一张大理石桌,桌上方挂着一盏充满异国情调的吊灯。整个大厅做工精致,风格独特,异彩纷呈,显得富丽堂皇。沿楼梯拾级而上,参观二楼至四楼起居室,只见卧室古色古香,手工精湛。站在最高层平台的凉亭里,清风阵阵扑面而来,感觉非常惬意。倚栏远眺一望无际的田野,美丽的池塘泛着涟漪,翠绿的竹林,弯弯曲曲的小径,掩映着一栋栋造型别致和独特的碉楼,静倘在沃野中,汇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顿觉身心舒畅。
画开平碉楼是一个有趣的创意项目,适合小学生进行绘画和了解文化历史。以下是一些步骤,帮助小学生画一幅开平碉楼的作品:
材料和工具:
画纸或绘画板
彩色铅笔、水彩颜料、油画棒等绘画工具
水杯和画刷(如果使用水彩颜料)
图片或书籍,以获取有关开平碉楼的参考信息
铅笔、橡皮擦和尺子
颜料调色板和混色工具(如果使用水彩颜料)
步骤:
了解开平碉楼: 在开始画之前,让小学生了解开平碉楼的历史、文化和特点。您可以提供相关书籍或展示图片,以便他们更好地理解。
选择画面构图: 小学生可以选择画一个特定的碉楼,或者创作一个他们自己构思的碉楼场景。帮助他们决定构图,包括碉楼的位置、周围的环境等。
绘制轮廓: 使用铅笔轻轻勾勒出碉楼的轮廓和主要特征。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草图,可以在后面的步骤中进行修改。
上色: 使用彩色铅笔、水彩颜料或油画棒开始给碉楼上色。考虑碉楼的颜色、纹理和细节,尽量还原其特征。
添加背景: 将碉楼放在适合的背景中,可以是山脉、村庄、河流等。确保背景与碉楼相协调。
增加细节: 在碉楼上增加细节,如窗户、门、瓦片等。使用细小的画笔或铅笔来描绘这些细节。
加入文化元素: 如果可能的话,考虑在画作中加入一些代表开平文化的元素,如传统服饰、食物或民俗活动。
碉楼是一种特殊的汉族民居建筑,在中国分布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其形成与发展是与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综合作用的结果。它综合地反应了地域居民的传统文化特色。在中国不同的地方,人们出于战争,防守等不同的目的,其建筑风格,艺术追求是不同的。 始建于清初,大量兴建是在20世纪20~30年代。开平碉楼的兴起与开平市的地理环境和过去的社会治安密切相关。开平市地势低洼,河网密布,而过去水利失修,每遇台风暴雨,常有洪涝之忧。加上其所辖之境,原为新会、台山、恩平、新兴四县边远交界之地,向来有“四不管”之称,社会秩序较为混乱。因此,清初即有乡民建筑碉楼作为防涝防匪之用。鸦片战争以后,清政府统治更为颓败,开平人民迫于生计,开始大批出洋谋生,经过一辈乃至数辈人的艰苦拼搏渐渐有些产业。到了民战乱更为频仍,匪患尤为猖獗,而开平因山水交融,水陆交通方便,同时侨眷、归侨生活比较优裕,故土匪集中在开平一带作案。当时县内较大的土匪有张韶、朱炳、胡南、候晚、谭钦、吴金发、张沾、黄保诸帮,他们四处劫掠,制造了无数惨案。据粗略统计,1912年至1930年间,开平较大的匪劫事件约有71宗,杀人百余,掳耕牛210余头,掠夺其它财物无数,曾3次攻陷当时的县城苍城,连县长朱建章也被掳去。
以上就是开平碉楼简笔画的全部内容,选择画面构图: 小学生可以选择画一个特定的碉楼,或者创作一个他们自己构思的碉楼场景。帮助他们决定构图,包括碉楼的位置、周围的环境等。绘制轮廓: 使用铅笔轻轻勾勒出碉楼的轮廓和主要特征。这只是一个初步的草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