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素材库 > 简笔画

可爱粽子儿童画,3-4岁儿童画粽子

  • 简笔画
  • 2024-05-22

可爱粽子儿童画?.那么,可爱粽子儿童画?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可爱小粽子简笔画

一、我们的环境创设理念
幼儿园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对幼儿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这样一种理念指导着我们进行环境创设。让我们得以合理地创设幼儿园环境,让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直观和综合的教育,让幼儿参与和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刺激,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让幼儿直接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启迪,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我们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几个原则
1、经济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坚持“低费用、高效益”的经济性原则,勤俭节约,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周围资源,就地取材。在保证清洁卫生、安全的前提下,废物利用,一物多用,不浪费宝贵资源,不盲目攀比,不追求设备设施的高档化和园舍装修宾馆化。如:可用瓦楞纸、废旧挂历纸等代替吹塑纸、纸绒纸;可用一次性纸杯、果冻盒做花篮、风铃等装饰节日环境;农村可用自然材料高粱杆、竹片、麦秸杆等装饰环境。用玉米心制作的体育器械举例。
2、幼儿参与性原则
幼儿园是老师和幼儿共同生活的地方,幼儿有权参与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的参与体现在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等方面。在参与创设的过程中与环境互动,“用他们的双手和思想布置的环境,会使他们更加深刻的理解环境中的事物,也会使他们更加爱护环境”。如布置教室墙面时,可让幼儿参与进来,布置“美丽的春天”,让孩子门自己搓柳条、剪柳叶,把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小燕子贴在天空,河里的小动物也是孩子们的折纸作品,红太阳可以用孩子们的小手印等。因为自己参与了环境创设,他们对春天的色彩、自然界的变化、人们的活动情况有了深刻的记忆,用语言、作品与环境对话,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3、发展适宜性原则
幼儿园的环境是幼儿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因此必须反映幼儿身心的水平和特点,适宜于幼儿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孩子都有可能在其中获益,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发展。如“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小班教室环境可布置一列火车,引导幼儿学习扣扣子,每节车厢学一种系扣子技能;中班可提供“穿线板”,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想象,穿出不同形象;大班让幼儿学习“辫辫子”等。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提高了动手能力。
4、审美性原则
幼儿时时刻刻生活在周边环境中,受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环境创设首先应给人以美的感受,在构图、色彩、造型上要符合审美情趣。如室内、室外墙饰画面的人物或动植物要形象逼真,色彩搭配协调,布局合理,富有儿童情趣,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a楼三楼的油纸伞吊饰挂好了,我们班的孩子从那里经过,仰起小脸惊呼“哇,好漂亮的伞啊!”就因为看到美丽的伞吊饰,激发起了孩子们对伞的兴趣,我们还编了一个小伞舞来跳呢。
5、体现教师创造性原则
教师的创造性在环境创设中具在非常重要作用。如楼梯间有两根塑料管,自下而上,如果老师巧妙布置会别有一番风味,用绿色约纹纸缠住做树干,太阳花自下而上环绕上去。孩子们开展主题活动“飞向太空”,每人画了一幅图,若随便贴显得杂乱,若把幼儿作品摆成火箭形状,再添其它东西,一定令人耳目一新。
6、因地制宜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根据各个幼儿园具体的场地情况来进行,不能盲目照搬照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的幼儿园面积比较大,户外的空间很多,我们就绘制了抽象风格的艺术墙。但是如果是农村幼儿园,一共就两间教室,就不可能这样。对于园舍和基本设施条件差的农村幼儿园更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蕴藏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只要建立""玩具、材料、空间就在身边"的观念,照样能创设引发、支持幼儿探索的良好环境。例如:木棍、石头是建构材料;麦杆是编制材料;田野、山头、果园、饲养场是教育空间等。画架举例。
三、我们的环境创设特色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充分利用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尽可能多为幼儿提供接受各种知识或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幼儿的无意识学习的能力,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吸收知识。
1、在环境创设中折射本土文化
幼儿园的环境应呈现出当地的文化风情,这是我们的在创设环境的一大特色,从材料器具的使用以及呈现在墙面上的装饰,都可以体现出幼儿园所处地域的风土人情以及地方特色。如 a楼二楼的竹文化吊饰就是收集我们高县常见的竹制品:蒸笼、筲箕、簸箕、蒲扇进行涂色、用中国结装饰,最后贴上小朋友的作品制作而成的。三楼的江南风情吊饰则用的是幼儿园几年前跳舞的油纸伞,放在资料室没派上什么用场,久了就废掉了,我们把它拿出来做吊饰,错落着挂在走廊上,加一些老师和小朋友用卡纸共同剪出的螺旋形彩条,又构成了一道乡土风景线。还有一楼的木饭瓢组合成葡萄,辣椒、大蒜、金瓜串看到这些吊饰,具有独特的高县韵味,这些东西都源自于老师、幼儿及他们家庭的收集,结合主题活动“美丽的高县,我爱你”的开展。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本土文化。有的老师来自乡村幼儿园,你们那里拥有独特的乡土资源,高粱杆、玉米棒、竹筒、竹枝、竹制品等材料比较好收集,发动家长和幼儿带一些到学校,教师多动动脑筋,利用这些材料来布置环境,比如用竹枝造型,在墙上贴成一棵欢乐树,小朋友画上自己最开心的事,剪成树叶的形状贴上去,又比如用竹片、高粱杆组合成房子,这些布置必然会给你们的幼儿园增添独特的环境氛围。
2、在环境创设中渗透教育
“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影响虽是隐性的,却是巨大的“。在室内外的墙面画上各种图形、谜宫,贴上数学题,幼儿去想一想、做一做,涂上字母、单词,请学英语的孩子教我们读一读。增大幼儿受信息刺激的机会和供幼儿游戏使用,并通过游戏巩固学过的知识或获得某方面的煅炼。又如a楼楼梯墙壁,由下而上创设一组系统的安全教育图,由小朋友自己绘制安全标志。遇到火警拨“119”,过马路要走人行道,让幼儿在每天上下楼梯时接受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在墙面上画上中国地图,通过各种游戏形式,认识祖国辽阔的疆土的区域划分和分布,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又如“跳蜗牛”在蜗牛背的螺旋形上分格涂上鲜艳的颜色并写上数字,帮助幼儿做辨色训练和巩固数字的认识。特别是班内的环境创设,我们要取材于孩子们的兴趣点,生成主题墙饰,并在此基础上,完备各区角的环境创设。比如,小班孩子刚入园,对幼儿园比较陌生,老师可以设置宝宝树主题墙饰,把宝宝的全家福贴在墙上,也可以把宝宝的头像做成“苹果”,早上来园时让孩子自己贴到苹果树上,这种互动式的墙饰,不但提高了孩子参与的兴趣,使墙饰最大程度发挥了教育作用,而且对于促进幼儿观察力,手的控制能力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让环境充分发挥了教育作用。
3、环境创设充分利用三维空间
空间布置是通过在空中吊挂各种具有教育性和装饰性的物品来实现,而且更换方便。如一年当中有许多节日,我们用空间布置去配合节日教育,在中秋节挂上灯笼,国庆节挂上国旗和彩旗、端午节挂上粽子等。灯笼可以是小朋友家里用过的,粽子可以由老师和幼儿用各种广告纸、包装纸来折,再配上彩线做的吊穗,既环保又美观还调动了幼儿参与布置的积极性。吊饰使我们的环境创设拓展到空间中,校园和活动室就变得立体而生动。不管我们来自什么幼儿园,关键是要动脑筋想办法把各种东西都做成吊饰,如:洗洁精瓶种花。
墙面布置能美化幼儿园,设计个性化的家园桥、充分发挥家长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其中的一个内容。墙面布置还可与主题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幼儿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墙饰内容以近期相关活动的内容为主,例如:“春天的主题活动”,在墙上布置春天特征的植物,动物及人们的活动等。此外我们还设置评比栏鼓励孩子自己设计标志来表扬好孩子,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的机会。
在室内外开设绘画区、拼图区、自然风景区,作业展览区、天气记录区等,充分发掘可操作性的布置,并根据教育需要灵活更换用途或内容。如要求幼儿观察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用自然物如:树叶、草、花、小动物模型,标本或图片布置在墙上,从而通过幼儿观察、动手布置,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征,又符合寓教于游戏中的原则。我们在教室外的平台上开辟了自然角,放了动物和植物,如萝卜、洋葱、大蒜、马铃薯、小鱼、乌龟、泥鳅、蝌蚪、龙虾等,并且采用值日生制度,让幼儿轮流照顾、观察,孩子们因此掌握了许多动植物的知识,大班的孩子对动植物的生长尤其感兴趣,他们会自己动手画观察日记,记录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还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播种,并参与浇水、除草、松土等劳动,在亲手种植的过程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在各位老师所在的幼儿园,有着比我们更为得天独厚的条件,开辟自然角并利用自然材料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来装扮教室,开展种植和饲养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从小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是可行的。比如老师们可以指导幼儿用玉米粒,西瓜籽、南瓜籽、黑豆、绿豆粘贴成各种图案形象,采集秋天的落叶加工成标本,或拼剪成各种图案,用橘子皮来做菊花,把各种蔬菜和水果进行造型,变成有趣的动物,变成可爱的宝宝。这样,我们的物质环境会变得更有意义。
4、注重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过程的体验。
大家看到,我们幼儿园每个班级都有主题墙,有的在室外的走廊上,有的在室内的墙面上,每一个主题墙都离不开幼儿的参与。教师在环境创设中没有包办代替制约幼儿主体性的发挥。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幼儿的思维和创造的发挥。所以,我们幼儿园注重为幼儿提供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绝好机会,使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教师不是把精力放在“我想怎么布置,我想怎样创设”上,而是将精力放在“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提供怎样的条件?” 上。这种参与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的过程。例如:在奥运会召开前夕开辟一个分期知识园地“奥运会知多少”,要求幼儿在家长、老师的协助下,用不同形式(图画、剪报、手工制作等)收集有关的资料,布置园地。如大班孩子创设的《我们爱祖国》、《大自然的语言》的主题,中班孩子创设的《有趣的昆虫》,小班……等主题,都是老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按照幼儿的想法、看法,再同他们一起把大家的作品巧妙地组合在一个整体中的。这种把幼儿的作品组合起来进行环境布置的形式,也使每个幼儿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在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教育过程中,获取了新的知识经验,也得到了能力上的培养。而幼儿对自己布置的环境也有一种特殊的钟爱和亲切感,这样会激发幼儿更充分地与环境相互作用。
此外,幼儿的绘画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了他们的所思所想,我们把这些儿童作品来美化我们的环境,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孩子们增加了创作的兴趣和信心,因为这是对他们的最高尊重与鼓励。虽然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表现各有差异,但环境建设应努力做到让每个幼儿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不断向上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教室内的作品栏上,在各个楼梯间的墙壁上,甚至是在天花板上都有我们每个孩子的作品,客人到我们的教室做客,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向他介绍自己的作品,他们对自己的每一幅画,每一件手工作品都非常的得意,作品栏是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用武之地。在教育活动中你们的孩子也能够画出漂亮的画,制作出各种手工作品,因此要创设作品栏,尽量把孩子的这些作品进行造型、组合、整理展示出来。
5、环境创设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幼儿园环境,既是丰富多彩的,又是整体而系统的,只有这样,才能带来美感,才能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在一些幼儿园,经常见“一棵大树”就占用了墙壁的很大面积,但又没具备什么教育作用,或者在同一个楼层的班级的走廊布置风格迥异,显然是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已。那样单一的创设手段,影响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减少幼儿动手操作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的机会。为此我们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坚持了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合作与分工相呼应,以创建“美丽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基调,努力创设温馨、舒适、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制定环境创设的总体规划,再分解到各个小组,各个楼层,各个班级,根据幼儿注意对象广泛、好奇心强的特点,布置内容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如下操场旁边的艺术墙,以抽象图案为主,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重重叠叠的圆圈被孩子们想象成宇宙中的星球,飞碟、外星人、跳舞的娃娃,飞舞的泡泡,闪耀光芒的太阳;组合巧妙的三角形被孩子们想象成花间的蝴蝶,天空的风筝。b楼的二楼和三楼同样使用了彩纱布置走廊,但是在色彩和造型上却不相同。如在a楼的各层楼梯间都用到了蝴蝶结,但搭配确别出心裁,有挂成片的,有几串设计成弧形的,也有个体在花篮里做点缀的。不管你所处的是一所幼儿园还是一个幼儿班,在进行环境创设时首先要有一个大致的规划。
一般说来环境创设要与教育目标相契合,为教育目标服务,主体环境如走廊、户外主墙体要考虑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发展孩子的美感,也可以是幼儿园与家长的互动板块,如家教之窗,幼儿的活动风采展示等。而每个活动室内的环境创设可以考虑与活动主题相呼应,并在相应的活动区,如美工区,科技区,劳作区体现。比如开展鸟的主题,环境布置可以紧紧围绕鸟类进行,如鸟的图片,模型,玩具等等。这些都是环境创设的范围。再比如开展主题活动蛋,可以在美工区投放蛋壳画,鸡蛋壳手工制作,科技区可投放醋蛋,语言区可投放有关于蛋的故事等等。我们给环境创设要有一个总体定位,室内外墙面、平台、吊饰究竟怎样做,孩子们对于环境有什么想法和需要,这些在你的心里要有个谱、设计好之后再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布置,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环境变得和谐,才能提升我们幼儿园的形象,才能避免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结束语: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是幼儿每天所处、所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展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既要强调“美化、绿化、净化”,更应该是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结晶。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每一个幼儿园都有其自身发展的优势,树桩,轮胎,原木也是环境创设的材料,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发挥自己的优势,才是正确的环境创设理念。才能促进幼儿发展。

粽子的简笔画

一、我们的环境创设理念
幼儿园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场所,对幼儿成长具有特殊的意义。《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环境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对儿童产生影响的,而这种影响是深刻而持久的。“一个好的幼儿园环境就应该是一本立体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无声教科书”。这样一种理念指导着我们进行环境创设。让我们得以合理地创设幼儿园环境,让环境对幼儿进行生动、形象、直观和综合的教育,让幼儿参与和利用环境,对幼儿进行全方位的信息刺激,激发幼儿内在的积极性,让幼儿直接得到一种情感体验和知识的启迪,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二、我们幼儿园环境创设的几个原则
1、经济性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坚持“低费用、高效益”的经济性原则,勤俭节约,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周围资源,就地取材。在保证清洁卫生、安全的前提下,废物利用,一物多用,不浪费宝贵资源,不盲目攀比,不追求设备设施的高档化和园舍装修宾馆化。如:可用瓦楞纸、废旧挂历纸等代替吹塑纸、纸绒纸;可用一次性纸杯、果冻盒做花篮、风铃等装饰节日环境;农村可用自然材料高粱杆、竹片、麦秸杆等装饰环境。用玉米心制作的体育器械举例。
2、幼儿参与性原则
幼儿园是老师和幼儿共同生活的地方,幼儿有权参与和自己生活密切相关的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的参与体现在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等方面。在参与创设的过程中与环境互动,“用他们的双手和思想布置的环境,会使他们更加深刻的理解环境中的事物,也会使他们更加爱护环境”。如布置教室墙面时,可让幼儿参与进来,布置“美丽的春天”,让孩子门自己搓柳条、剪柳叶,把孩子们的绘画作品小燕子贴在天空,河里的小动物也是孩子们的折纸作品,红太阳可以用孩子们的小手印等。因为自己参与了环境创设,他们对春天的色彩、自然界的变化、人们的活动情况有了深刻的记忆,用语言、作品与环境对话,也更加珍惜自己的劳动成果。
3、发展适宜性原则
幼儿园的环境是幼儿的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因此必须反映幼儿身心的水平和特点,适宜于幼儿年龄特点和个体差异,使每个孩子都有可能在其中获益,在原有水平上得到应有发展。如“提高幼儿动手能力”,小班教室环境可布置一列火车,引导幼儿学习扣扣子,每节车厢学一种系扣子技能;中班可提供“穿线板”,幼儿可根据自己的意愿,大胆想象,穿出不同形象;大班让幼儿学习“辫辫子”等。幼儿在操作材料的过程中,提高了动手能力。
4、审美性原则
幼儿时时刻刻生活在周边环境中,受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环境创设首先应给人以美的感受,在构图、色彩、造型上要符合审美情趣。如室内、室外墙饰画面的人物或动植物要形象逼真,色彩搭配协调,布局合理,富有儿童情趣,以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a楼三楼的油纸伞吊饰挂好了,我们班的孩子从那里经过,仰起小脸惊呼“哇,好漂亮的伞啊!”就因为看到美丽的伞吊饰,激发起了孩子们对伞的兴趣,我们还编了一个小伞舞来跳呢。
5、体现教师创造性原则
教师的创造性在环境创设中具在非常重要作用。如楼梯间有两根塑料管,自下而上,如果老师巧妙布置会别有一番风味,用绿色约纹纸缠住做树干,太阳花自下而上环绕上去。孩子们开展主题活动“飞向太空”,每人画了一幅图,若随便贴显得杂乱,若把幼儿作品摆成火箭形状,再添其它东西,一定令人耳目一新。
6、因地制宜原则
幼儿园环境创设要根据各个幼儿园具体的场地情况来进行,不能盲目照搬照抄,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我们的幼儿园面积比较大,户外的空间很多,我们就绘制了抽象风格的艺术墙。但是如果是农村幼儿园,一共就两间教室,就不可能这样。对于园舍和基本设施条件差的农村幼儿园更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农村蕴藏的丰富的教育资源。只要建立""玩具、材料、空间就在身边"的观念,照样能创设引发、支持幼儿探索的良好环境。例如:木棍、石头是建构材料;麦杆是编制材料;田野、山头、果园、饲养场是教育空间等。画架举例。
三、我们的环境创设特色
《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因此幼儿园的环境创设,要充分利用室内外的地面、墙面和空间,尽可能多为幼儿提供接受各种知识或信息刺激的机会和条件,以促进幼儿的无意识学习的能力,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不知不觉地接受熏陶,吸收知识。
1、在环境创设中折射本土文化
幼儿园的环境应呈现出当地的文化风情,这是我们的在创设环境的一大特色,从材料器具的使用以及呈现在墙面上的装饰,都可以体现出幼儿园所处地域的风土人情以及地方特色。如 a楼二楼的竹文化吊饰就是收集我们高县常见的竹制品:蒸笼、筲箕、簸箕、蒲扇进行涂色、用中国结装饰,最后贴上小朋友的作品制作而成的。三楼的江南风情吊饰则用的是幼儿园几年前跳舞的油纸伞,放在资料室没派上什么用场,久了就废掉了,我们把它拿出来做吊饰,错落着挂在走廊上,加一些老师和小朋友用卡纸共同剪出的螺旋形彩条,又构成了一道乡土风景线。还有一楼的木饭瓢组合成葡萄,辣椒、大蒜、金瓜串看到这些吊饰,具有独特的高县韵味,这些东西都源自于老师、幼儿及他们家庭的收集,结合主题活动“美丽的高县,我爱你”的开展。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本土文化。有的老师来自乡村幼儿园,你们那里拥有独特的乡土资源,高粱杆、玉米棒、竹筒、竹枝、竹制品等材料比较好收集,发动家长和幼儿带一些到学校,教师多动动脑筋,利用这些材料来布置环境,比如用竹枝造型,在墙上贴成一棵欢乐树,小朋友画上自己最开心的事,剪成树叶的形状贴上去,又比如用竹片、高粱杆组合成房子,这些布置必然会给你们的幼儿园增添独特的环境氛围。
2、在环境创设中渗透教育
“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对幼儿的影响虽是隐性的,却是巨大的“。在室内外的墙面画上各种图形、谜宫,贴上数学题,幼儿去想一想、做一做,涂上字母、单词,请学英语的孩子教我们读一读。增大幼儿受信息刺激的机会和供幼儿游戏使用,并通过游戏巩固学过的知识或获得某方面的煅炼。又如a楼楼梯墙壁,由下而上创设一组系统的安全教育图,由小朋友自己绘制安全标志。遇到火警拨“119”,过马路要走人行道,让幼儿在每天上下楼梯时接受安全教育,增强安全意识,培养自我保护的能力。在墙面上画上中国地图,通过各种游戏形式,认识祖国辽阔的疆土的区域划分和分布,培养幼儿的爱国情感。又如“跳蜗牛”在蜗牛背的螺旋形上分格涂上鲜艳的颜色并写上数字,帮助幼儿做辨色训练和巩固数字的认识。特别是班内的环境创设,我们要取材于孩子们的兴趣点,生成主题墙饰,并在此基础上,完备各区角的环境创设。比如,小班孩子刚入园,对幼儿园比较陌生,老师可以设置宝宝树主题墙饰,把宝宝的全家福贴在墙上,也可以把宝宝的头像做成“苹果”,早上来园时让孩子自己贴到苹果树上,这种互动式的墙饰,不但提高了孩子参与的兴趣,使墙饰最大程度发挥了教育作用,而且对于促进幼儿观察力,手的控制能力各方面的能力提高是有很大帮助的。让环境充分发挥了教育作用。
3、环境创设充分利用三维空间
空间布置是通过在空中吊挂各种具有教育性和装饰性的物品来实现,而且更换方便。如一年当中有许多节日,我们用空间布置去配合节日教育,在中秋节挂上灯笼,国庆节挂上国旗和彩旗、端午节挂上粽子等。灯笼可以是小朋友家里用过的,粽子可以由老师和幼儿用各种广告纸、包装纸来折,再配上彩线做的吊穗,既环保又美观还调动了幼儿参与布置的积极性。吊饰使我们的环境创设拓展到空间中,校园和活动室就变得立体而生动。不管我们来自什么幼儿园,关键是要动脑筋想办法把各种东西都做成吊饰,如:洗洁精瓶种花。
墙面布置能美化幼儿园,设计个性化的家园桥、充分发挥家长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是其中的一个内容。墙面布置还可与主题教育相结合,充分发挥幼儿个体与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墙饰内容以近期相关活动的内容为主,例如:“春天的主题活动”,在墙上布置春天特征的植物,动物及人们的活动等。此外我们还设置评比栏鼓励孩子自己设计标志来表扬好孩子,为幼儿提供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的机会。
在室内外开设绘画区、拼图区、自然风景区,作业展览区、天气记录区等,充分发掘可操作性的布置,并根据教育需要灵活更换用途或内容。如要求幼儿观察一年四季的自然变化,用自然物如:树叶、草、花、小动物模型,标本或图片布置在墙上,从而通过幼儿观察、动手布置,掌握四季的基本特征,又符合寓教于游戏中的原则。我们在教室外的平台上开辟了自然角,放了动物和植物,如萝卜、洋葱、大蒜、马铃薯、小鱼、乌龟、泥鳅、蝌蚪、龙虾等,并且采用值日生制度,让幼儿轮流照顾、观察,孩子们因此掌握了许多动植物的知识,大班的孩子对动植物的生长尤其感兴趣,他们会自己动手画观察日记,记录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还可以在老师的带领下,学习播种,并参与浇水、除草、松土等劳动,在亲手种植的过程中,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在各位老师所在的幼儿园,有着比我们更为得天独厚的条件,开辟自然角并利用自然材料组织幼儿进行手工制作来装扮教室,开展种植和饲养的活动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培养幼儿从小热爱自然的美好情感是可行的。比如老师们可以指导幼儿用玉米粒,西瓜籽、南瓜籽、黑豆、绿豆粘贴成各种图案形象,采集秋天的落叶加工成标本,或拼剪成各种图案,用橘子皮来做菊花,把各种蔬菜和水果进行造型,变成有趣的动物,变成可爱的宝宝。这样,我们的物质环境会变得更有意义。
4、注重幼儿参与环境创设过程的体验。
大家看到,我们幼儿园每个班级都有主题墙,有的在室外的走廊上,有的在室内的墙面上,每一个主题墙都离不开幼儿的参与。教师在环境创设中没有包办代替制约幼儿主体性的发挥。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幼儿的思维和创造的发挥。所以,我们幼儿园注重为幼儿提供获取新知识经验、锻炼双手技能的绝好机会,使幼儿对自己亲自动手、动脑布置的环境产生一种亲切感和满足感。教师不是把精力放在“我想怎么布置,我想怎样创设”上,而是将精力放在“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提供怎样的条件?” 上。这种参与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的过程。例如:在奥运会召开前夕开辟一个分期知识园地“奥运会知多少”,要求幼儿在家长、老师的协助下,用不同形式(图画、剪报、手工制作等)收集有关的资料,布置园地。如大班孩子创设的《我们爱祖国》、《大自然的语言》的主题,中班孩子创设的《有趣的昆虫》,小班……等主题,都是老师通过组织幼儿讨论,按照幼儿的想法、看法,再同他们一起把大家的作品巧妙地组合在一个整体中的。这种把幼儿的作品组合起来进行环境布置的形式,也使每个幼儿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体验到合作的乐趣。幼儿通过动手、动脑,在亲手参与环境布置的教育过程中,获取了新的知识经验,也得到了能力上的培养。而幼儿对自己布置的环境也有一种特殊的钟爱和亲切感,这样会激发幼儿更充分地与环境相互作用。
此外,幼儿的绘画作品充满了童真童趣,表现了他们的所思所想,我们把这些儿童作品来美化我们的环境,会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看到自己的作品被展示出来,孩子们增加了创作的兴趣和信心,因为这是对他们的最高尊重与鼓励。虽然幼儿的发展水平和表现各有差异,但环境建设应努力做到让每个幼儿在各自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成功,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不断向上的自信心和积极性。在教室内的作品栏上,在各个楼梯间的墙壁上,甚至是在天花板上都有我们每个孩子的作品,客人到我们的教室做客,孩子们会争先恐后地向他介绍自己的作品,他们对自己的每一幅画,每一件手工作品都非常的得意,作品栏是他们展示自己,表现自己的用武之地。在教育活动中你们的孩子也能够画出漂亮的画,制作出各种手工作品,因此要创设作品栏,尽量把孩子的这些作品进行造型、组合、整理展示出来。
5、环境创设内容的全面性和系统性。
幼儿园环境,既是丰富多彩的,又是整体而系统的,只有这样,才能带来美感,才能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在一些幼儿园,经常见“一棵大树”就占用了墙壁的很大面积,但又没具备什么教育作用,或者在同一个楼层的班级的走廊布置风格迥异,显然是教师为了完成任务而已。那样单一的创设手段,影响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减少幼儿动手操作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的机会。为此我们幼儿园在环境创设中坚持了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合作与分工相呼应,以创建“美丽和谐的校园文化”为基调,努力创设温馨、舒适、优美、富有教育意义的环境,集中全体教师的智慧,制定环境创设的总体规划,再分解到各个小组,各个楼层,各个班级,根据幼儿注意对象广泛、好奇心强的特点,布置内容与教育相适应的环境。如下操场旁边的艺术墙,以抽象图案为主,可以激发幼儿的想象力,重重叠叠的圆圈被孩子们想象成宇宙中的星球,飞碟、外星人、跳舞的娃娃,飞舞的泡泡,闪耀光芒的太阳;组合巧妙的三角形被孩子们想象成花间的蝴蝶,天空的风筝。b楼的二楼和三楼同样使用了彩纱布置走廊,但是在色彩和造型上却不相同。如在a楼的各层楼梯间都用到了蝴蝶结,但搭配确别出心裁,有挂成片的,有几串设计成弧形的,也有个体在花篮里做点缀的。不管你所处的是一所幼儿园还是一个幼儿班,在进行环境创设时首先要有一个大致的规划。
一般说来环境创设要与教育目标相契合,为教育目标服务,主体环境如走廊、户外主墙体要考虑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发展孩子的美感,也可以是幼儿园与家长的互动板块,如家教之窗,幼儿的活动风采展示等。而每个活动室内的环境创设可以考虑与活动主题相呼应,并在相应的活动区,如美工区,科技区,劳作区体现。比如开展鸟的主题,环境布置可以紧紧围绕鸟类进行,如鸟的图片,模型,玩具等等。这些都是环境创设的范围。再比如开展主题活动蛋,可以在美工区投放蛋壳画,鸡蛋壳手工制作,科技区可投放醋蛋,语言区可投放有关于蛋的故事等等。我们给环境创设要有一个总体定位,室内外墙面、平台、吊饰究竟怎样做,孩子们对于环境有什么想法和需要,这些在你的心里要有个谱、设计好之后再收集相关的图片资料、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布置,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环境变得和谐,才能提升我们幼儿园的形象,才能避免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
结束语:
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环境作为一种“隐性课程”,是幼儿每天所处、所接触的,幼儿的身心发展、社会化发展以及个性发展无一不受到它的影响。幼儿园的环境创设既要强调“美化、绿化、净化”,更应该是幼儿与环境互动的结晶。幼儿园的环境创设应以幼儿发展的需要为目的,应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调动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引导幼儿与环境积极互动。每一个幼儿园都有其自身发展的优势,树桩,轮胎,原木也是环境创设的材料,充分利用这些自然资源,发挥自己的优势,才是正确的环境创设理念。才能促进幼儿发展。

3-6岁儿童画粽子100幅

幼儿期是人生的启蒙期,是塑造健康人格和形成良好道德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对幼儿施以良好的教育和潜移默化的影响,激发幼儿积极的心理状态是幼儿形成正确思想情感和良好品德修养的关键。这一时期的教育将直接影响人一生的成长和发展。但是从当前独生子女所处的家庭环境来看,幼儿所接受的道德教育并不乐观,由于家长在重视体能训练,大力开发智力的同时没有很好地对孩子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和培养,忽略其重要性,从而导致其中大部分都一定程度上具有不良个性品质。如自私、爱发脾气、任性固执、听不得批评、打人、骂人、不懂得向人道歉、不爱护公物,经不起挫折、遇到困难爱哭,不关心同伴,不尊重长辈等不良道德意识和行为。然而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是21世纪的主人,他们只有具备了良好的思想品德才能为社会更好的服务,才能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为此,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已是当务之急。而幼儿园是孩子接受教育的重要场所,有责任和义务帮助我们的孩子克服缺点,培养良好的个性品质,逐步形成正确的道德意识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使他们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那么我们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方式和方法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呢?《幼儿园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应该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一日活动之中。”遵循《纲要》理念我们应抓住一日活动中每个可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的环节,将德育进行有机和谐的渗透在幼儿一日活动当中。一、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幼儿优良的品德行为。幼儿园的集体教学活动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是有针对性地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个性培养、发展个性倾向提供锻炼的好机会,教师应根据不同集体教学活动的特点将德育渗透在其中。(一)音乐活动纲要中阐明德育教育要以情感教育为主,而音乐教育则有助于幼儿情感的发展,它将美好的情感付诸声音的表达中,能拨动幼儿心灵的琴弦,使它们产生强烈的情感体验。如在学唱歌曲《好娃娃》、《我的好妈妈》、《不再麻烦好妈妈》等活动中,让幼儿懂得尊敬长辈,关心长辈,乐意为长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才是好孩子。又如在学习歌曲《对不起,没关系》《山羊踩痛小公鸡》《我叫“轻轻”》等活动中,在学会唱的基础上我还让幼儿进行了歌表演,从而很好地对幼儿进行了礼貌教育,让他们感受到讲礼貌是一种美德,同时也激发出幼儿做个讲礼貌的好孩子的愿望,并鼓励幼儿把所学的礼貌用语运用到实际当中。再如在音乐欣赏《赶花会》的这活动中幼儿一听到优美、欢快的乐曲旋律时就会不由自主地把自己想象成一只可爱的小鸭子,尽情欣赏各种美丽的花朵,领略大自然的美好,从而激发起幼儿热爱生活的积极情感。此外教师还可以抓住一些需要协作的音乐活动来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与技能,帮助幼儿从自我中心的状态中解脱出来,具备与他人协作的能力。如:在合唱歌曲的活动中只有当大家的音高、音色协调起来才能给人以美的享受;而在跳集体舞时幼儿必须先找合作的伙伴,然后找到合适的空间,双方的动作协同一致才能把舞跳好。通过这些协作性质的音乐活动,从而使幼儿从中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并从中体验分享合作的喜悦,最终让幼儿获得较好的社会性发展。(二)语言活动 幼儿园语言活动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语言活动的学习可以陶冶幼儿的情操,提高他们的社会参与水平和交流技能。教师可按不同内容的语言活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如在儿歌《我是妈妈的小帮手》中,让幼儿懂得自己可以为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帮助妈妈减轻一些负担,体会到关心长辈是一种美德。而中班儿歌《小白兔过桥》歌词大意是小白兔有礼貌地让山羊公公先过桥,歌词内容浅显易懂,读起来琅琅上口,也是对幼儿进行礼貌教育的好题材。又如在故事《小红花找朋友》这一活动中,通过学习让幼儿认识到故事中哪些小朋友的行为是好的,哪些小朋友的行为是不好的,小红花之所以找大眼睛小姑娘做朋友是因为她具有良好的思想品质,并请他们说说自己应该向谁学习,从而引导幼儿学习做个思想品德好的孩子。故事《小碗》这一活动中让幼儿懂得了同伴间相互帮助、相互谦让是一种美德,值得大家学习。(三)社会活动1、课堂教学活动。社会课堂教学活动一般是对幼儿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一种教育活动,教师可将德育教育渗透在不同内容的社会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在《小鬼当家》这一活动中通过让幼儿当一回大人,让他们体验到了爸妈当家作主的滋味,知道爸妈赚钱很辛苦,当家不容易,懂得花钱要节约,要省着用,不能想要什么就买什么,看到什么就买什么。平时要节约用水、用电,爱惜物品等。从而有效地帮助幼儿树立健康的消费观念,懂得花钱要合理、有计划、有节制,该节约时就应当节约。又如在《七色花》这一活动中让幼儿懂得了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激发了幼儿乐于助人的情感。2、社会生活活动。“社会生活活动”可以让幼儿真正参与社会生活,这不仅可以满足幼儿的好奇心,更重要的是可以扩展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以及培养幼儿交往、分享、合作、助人等社会技能,从而避免了说教。(1)春游活动。例如:我们带幼儿到很远的地方春游,中间的路程要求幼儿步行,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幼儿的意志力、坚持性,引导幼儿遵守交通规则,培养幼儿自觉遵守社会规则意识。 刚开始我们遭到一些家长的反对,他们怕不安全,又怕孩子受累,通过做思想工作最终还是同意了。在这样的春游活动中,孩子的体力和毅力得到了锻炼,学会了互相照顾、遵守纪律,群体意识也明显增强。(2)交友活动。我们提供给幼儿与熟悉的、不熟悉的同龄人和成人交往的机会,目的是扩大幼儿的交往范围,学习和掌握合作、谦让、助人等社会技能。如我们组织幼儿“与新老师一起做游戏” 、“与小学生交朋友”、“与别的幼儿园小朋友结对”等活动,让幼儿在活动中对话交流、动作交流、感情交流、合作游戏,让幼儿学习待人接物,协调自己与他人的关系,获得良好的社会行为。(3)参观活动。平时我们结合主题合理地安排一些参观活动。如我们带孩子们去散步、参观新工房以及有特色的建筑物、游览家乡的公园。让孩子充分感受到家乡及大自然的美好,萌发热爱家乡的情感。平时收集一些有关于家乡特色的图片或录相资料如“嘉兴南湖”、“嘉兴粽子”“南湖菱”等,与孩子一起观看并作一些介绍,让幼儿知道“南湖”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五芳斋粽子”全国有名等等。通过活动让幼儿了解家乡的发展变化并为家乡的美丽而感到骄傲和自豪,从而激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人民的情感。(4)亲子活动。我们每学期安排一二次,目的是让幼儿体验亲子交往的快乐,同时让家长了解一些沟通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责任感和活泼、开朗、自信、乐观等个性品质。如开展“亲子体育游戏”、“做汤圆”、“包糖果”等活动。二、在各类游戏活动中渗透德育教育。爱游戏是孩子的天性,游戏活动也是孩子认识世界,探索世界的一种活动。在游戏中幼儿会自发地扮演一定的社会角色,实践一定的社会行为,体验一定的社会情感。品德教育可尝试着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环境中进行。如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幼儿同其他小朋友一道玩耍、游戏,从而产生了对社会角色的热爱,学会了劳动者的操作技能,激发了动手模仿的乐趣,这些成功的体验,会促进幼儿社会性情感的发展。例如:在“银行”里可教育幼儿如何取钱;邮局打电话,医院挂号等地方须要有次序的排队,并学会等待;家里来了客人应该礼貌待对客;超市里如何购物,如何与售货员交流;家里人生病了自已应该学着照顾;人与人之间如何谦让,如何合作等等。在这些“娃娃家”“银行”“超市”“理发店”“医院”等 小小社会活动区里使幼儿从中获得了对社会角色与社会态度的感性认识,并逐步学会如何调节自己的行为与别人相处的技能,使幼儿的社会化行为得到了强化,受到适应社会生活的良好社会化教育,促进了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又如在竞赛性比较强的体育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团结一致,协同合作,勇敢迎接挑战,胜不骄、败不馁的良好品德。在娱乐游戏中可以培养幼儿遵守规则。在表演游戏中如:《金色的房子》让幼儿体验到分享的快乐从而培养幼儿与别人分享快乐的美好情感和关心别人的良好品德,发展幼儿与同伴间的交往能力。《三只羊》让幼儿懂得团结力量大的道理。又如:在进行区域游戏时要求幼儿操作好后自觉收拾好自己的操作材料,遵循哪里拿出来放回哪里去的原则,对幼儿的良好习惯进行了培养。总之,游戏对培养和巩固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利用游戏进行品德教育的渗透,对幼儿的品德教育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三、善于抓住锲机,在日常生活中随时随地进行德育教育。日常生活中的品德教育实际上就是利用生活常规对幼儿进行良好品德的培养。首先,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应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常规教育入手,使道德教育与生活实践相结合,随时随地的进行教育。如:在幼儿入园时可对他们进行礼貌用语、爱上幼儿园、不依恋亲人的教育。同时求幼儿来园后主动用湿毛巾抹自己的小椅子和小桌子,给自然角的种植物浇水,给小动物喂食,从中培养幼儿爱劳动的习惯,关心集体的行为。在晨间活时引导幼儿与同伴共同游戏,友好相处,互相谦让。做早操时要求精神饱满,升国旗时要求行注目礼,并对着国旗敬礼。喝开水时我们要求幼儿不做推挤的动作,节约用水,培养幼儿节约的品质。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拿东西轻等,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午餐时培养幼儿良好的就餐习惯,要求饭前、便后要洗手,安静进餐,不挑食,不掉饭粒,保持地面、桌面的干净,餐后主动收拾好自己的餐具。去散步、春游、秋游等活动中对幼儿进行爱护公物的教育。午睡起床要求幼儿自己穿衣服,整理床铺,中大班幼儿自己折叠被子,相互间帮忙整理衣服,翻好衣领等。平时我们让幼儿来分点心、碗筷,我们教育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做的事情学着做。离园时要求幼儿主动、礼貌地向老师说再见。这些习惯每天都在培养,时间长了习惯也就成自然了。其次,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德育教育时要坚持以正面教育为主,多用奖励和表扬的方法来要求孩子,要善于“捕捉”幼儿的闪光点,适时地进行随机教育。比如:有的幼儿在绘画时会拿着蜡笔在桌子上画,如果教师经常给予批评效果不一定理想。而应善于抓住其闪光点,适时进行教育。发现幼儿绘画特别好时,教师应用称赞的语气对他进行表扬。可以对他说:“你画的画可美了,画面非常整洁干净,要是你的桌子也能和你的画一样整洁又干净那该有多好啊,你有办法让你的桌子变得干净吗?”这时幼儿肯定会自觉把桌子清理干净,教师要及时给予奖励,变批评为指导,并趁机引导幼儿说说怎样才能使桌子一直保持干净,从而使幼儿的不良行为得以改正。又如:孩子主动把自己家里带来的玩具主动给其他小朋友玩时,孩子偶尔帮助他人时,教师要善于抓住这些事例进行随机表扬鼓励,引导幼儿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的净化孩子的心灵。当然,要培养幼儿的优良品德和行为习惯,光靠幼儿园的教育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家庭教育的积极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父母是孩子最亲密的、接触最多的人,他们的一言一行无论好坏都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因此教师应经常与家长联系随时了解幼儿在家中思想品德的变化情况,以便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同时帮助家长认识德育的重要性,提倡家长给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不断提高自身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用自身美好的品德来感染孩子。只有这样,我们的年轻一代才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道德休养,才能成为全面发展的世纪人才。

端午节粽子儿童画

班级可以说是幼儿在家庭之外最先接触的生活环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班级中良好的环境创设与利用会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它对置身其中的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如果在没有幼儿主体地位的物质环境创设中,孩子就没有多少选择的自由,又怎能谈得上尊重幼儿?所以我们应该让幼儿能接触到的班级的每一寸空间、每一件材料、每一面墙,不仅大墙,更应重视小墙饰,因为能根据目标灵活多变,利于引发幼儿参与,都应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通过与之相互作用而主动获取有益的经验。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广义环境观认为,幼儿园的环境是指幼儿园教育赖以进行的一切条件的总和。它既包括人的要素,又包括物的要素;既包括幼儿园内的小环境,又包括与幼儿园教育相关的园外的家庭、社会、自然的大环境。将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有机地结合起来。
在幼儿园中,班级可以说是幼儿在家庭之外最先接触的生活环境,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班级中良好的环境创设与利用会使幼儿在与环境的互动中获得各方面的发展,它对置身其中的人会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但,对工作在幼教第一线的我来说,面对班级的环境创设问题还有很多的困惑,根据自己多年的创设经验,我发现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特别是墙面装饰和区角布置,存在着教师动手动脑多、幼儿动手动脑少,教师设想计划多、幼儿设想计划少,固定的多、变化的少等问题。班级环境创设失去了影响促进幼儿发展的教育价值,只注重形式美,不注意教育内容的系统性。存在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教师本身在班级环境布置和投放材料时有很大的盲目性,很少考虑幼儿的兴趣需要,对环境材料的设置和投放要实观什么教育目标和内容也很少研究。因此,也就无法判断幼儿当前的水平,无法有效地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教师还是将墙面布置作为教育教学以外的任务来完成。从选题到制作一切由教师设计安排。其实深入到孩子中间去,不难了解,孩子们喜欢的不是那些教师费心费力制作的,既有教育意义又有欣赏价值的作品。而是那些在成人看来不像、不美、不起眼,但出自孩子之手的作品。孩子有着与成人不同的喜好、表达方式和欣赏标准,有强烈的被接纳及成功的需要。幼儿想像是最丰富的,幼儿参与设计的环境才是最有意义的。教师不应过多的担心幼儿参与的效果不好,停留在形式上面,要改变教师的观念,善于灵活应变。
其次,幼儿不同年龄层次之间差异明显,对环境的要求有所不同,如果不注意这些差异,就会使一部分幼儿不能从环境中获得满足发展需要的有利条件,几年下来,固定的环境多、变化的较少。还有很多教师为了省事,一次性完成创设,不考虑幼儿的实际及教学联系性,这样固定的环境必然失去环境的价值。
有感于此,我认为:准备和运用一定的材料,按照科学的原则来创设环境,发挥环境的教育作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等的全面发展,是创设幼儿园班级环境必须考虑的问题。应如何更好地进行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呢?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的空间、设施、活动材料和常规要求等应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的游戏和各种探索活动,有利于引发、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
孩子的探索活动往往由问题引起,而这些问题常常与环境和操作材料密切相关。孩子对周围客观世界的探索欲望有不少是由于自身的发展需要而自发产生的,这种产生的过程充分体现了他们的主体意识,但由于孩子年幼、知识经验的贫乏,也需要教师的正确引导,这些引导有时可能在孩子问题出现之初,也有可能在孩子提出疑问的过程中,甚至在孩子解决问题的结束时。但无论是哪一个阶段,都需要教师为他们提供与探索活动密切相关的环境及操作材料。所以在幼儿自由探索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探索情况及时创设环境、提供相关材料。
实例一:区域材料放大镜的提供
投放该材料的原因是源于孩子看不清“叶子的叶脉是什么样子的”,教师根据幼儿的需要投放了观察的工具,幼儿经过观察,进行了想和比较,又用“画”的形式把观察到的细节记录下来,为科学发现区提供了记录表,期间,幼儿进行观察记录的过程中产生的用叶子制作、绘画等想法,教师为幼儿自由生成的活动提供各种工具及辅助材料,最后总结出叶子还可以有很多用途,教师把幼儿制作的叶子作品张贴到墙上交流,又成为了有意义的墙饰。
实例二:
教师进行晨检点名活动,孩子们发现今天某个伙伴没到,纷纷议论:“他怎么了?”“他是不是生病了?”“可能去旅游了。”缺勤的小问题引起了幼儿关心的情感,并讨论产生了一个建议:“我们应该有一个我们自己的,而不是给家长用的接送卡。”接下来,孩子们自己设计了自己的“出勤卡”,教师作为参与者给幼儿提供了各种材料,最后我们班的“今天谁没来”的小墙饰就产生,每天都吸引着孩子们的关心,最后还养成了习惯。
以上实例带给我们许多的思索:孩子的主体性,教师的善于发现和引导及支持,创设环境和材料范围的扩展等问题。从物质环境的创设中可看到,狭义的空间范围的创设限制了幼儿更广泛的探索活动:幼儿园园内环境创设的范围应包括幼儿园内幼儿所要到的各个地方,即使具体体现到班上,也应该是包括本班幼儿经常活动的场所。但很多教师却存在着理解及实践的误区,各班以主活动室、主墙面为主,认为主要的做好了,其他就不那么重要。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1.全方位地考虑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
(1)充分利用原有环境,发现和挖掘原有环境的特点,令其发挥有效的作用;
(2)在原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改造,重新组合;
(3)根据幼儿个性发展的需要和各种教育活动的需要创设相应的环境。
因此,应扩展和延伸环境创设的区域,由“大墙饰”向“小墙饰”扩展。由活动室扩展延伸到盥洗室和卧室,将创设内容同各室特点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其发挥相应的作用。例如,盥洗室中“节约用水”的标志;楼梯过道间的安全标志等。由室内向室外扩展延伸,园内的绿化地带、小沟、水池、土堆、围墙、栏杆、楼梯等都是应考虑的区域。
2.教师在环境创设中不能以包办代替制约幼儿主体性的发挥:
班级环境创设的目的是引发和支持幼儿与周围环境的积极作用,因此幼儿是环境创设中不可缺少的参与者。对于这个问题的认识实际上是教师教育观、儿童观的体现。教师不能把精力放在“我想怎样布置,我想怎样创设”上,而应将精力放在“我怎样启发、引导支持幼儿参与,幼儿怎样参与,我能最大可能地提供什么样的条件”上。这种参与,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遵循幼儿年龄特点组织幼儿参与设计、参与收集和准备材料、参与布置、参与操作、参与管理的过程。
3.不能盲目追求“精美”的、以装饰功能为主的班级环境创设,这样会降低环境创设的教育性,也减少了幼儿表现自己、树立自信心的机会。
(1)避免较多地从色彩、质量、结构、布局等方面考虑,例成人视平线的高度、精美的“镜框式”等,应当透过表面形式去发现孩子创意的美、感受的美。
(2)不应对幼儿的作品、操作材料等看不上眼,更不应该采取选“优”方式展示少数幼儿作品,可与孩子一起根据作品不同的特点对其进行加工修饰。加工修饰的方法有多种:边框修饰法、背景衬托法、删减增添法、创意组合法(师生合作的各自一部分)、空间位置(门、窗、角落、阳台、栏杆等)选择法、放置方式变化法(吊、贴、摆等)等。
4.不应长期固定不变环境创设的内容,那种单一的创设手段,影响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减少孩子动手操作及与周围环境之间积极的相互作用的机会。
(1)长期固定不变:墙饰内容、区角位置、摆设;投放材料数量、种类。
(2)创设手段及表现形式单调:幼儿作品排排贴(装);墙饰主要是平面的粘贴,对内容也有一定的限制,并且贴死、贴牢,根本说不上活动、可供幼儿操作的;评比栏中的乖娃娃标记表现在班班都是小红花,少有想过问问孩子,你想用什么标记来表示“好孩子”,且小红花都是被教师亲自贴死的。
5.不能让活动操作材料的贫乏和单调去控制、剥夺幼儿在游戏及各种活动中的探索意识和行为。
(1)不应只重视设施设备的购置,轻视幼儿活动材料的提供;
(2)不应只重视教师的教具制作,轻视幼儿学具,操作材料的提供。
(3)操作材料数量少,种类少,让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的机会少,即使有让幼儿的选择,也是在教师根据自己需要而提出的条件的前提下的有限选择。教师应开放幼儿操作材料,支持与提高幼儿求异表现的能力。
(4)应避免提供成品类的、定型类的、变化单一材料,让幼儿不能进行多种组合,不能激发幼儿探索的兴趣。可供孩子进行多种组合的材料除了现在玩具市场上较多的建构材料外,更多的需要教师和幼儿共同去发现和创制新的幼儿喜欢的材料,同时,挖掘和利用本地的丰富的物质资源。例如毛线、麻绳、纸、布、树叶等。除了单独使用外,更可以与其它材料进行各种各样的组合。
要使幼儿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主动学习和发展,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现有发展水平以及教育目标来设置环境和投放材料是基本前提,但要真正实现还必须有教师的启发、鼓励和引导,为此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材料取自身边的资源(大多是废旧材料)。这样的教育让孩子们学会了勤俭,学会了珍惜和利用资源,这样的教育让孩子学会了创造,学会了通过自己的创造让废旧的或仅有的材料发挥更大的价值。总之,这样的教育让孩子们感受到创造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乐于创造,乐于探索。
2.材料要有一定的结构,暗含着教育目标与内容。教师对所投放的材料都要进行精心的选择、设计和安排,使其暗含着与教育目标和内容相适宜的事物的特征与相互关系,而这些事物的特征和相互关系又是由低到高渐进性展开的。这样,孩子们在与符合自己认知特点和需要的、有结构的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主动、不断地向前发展。
3.将收集材料和创设环境的过程作为幼儿的学习过程。在发动幼儿集体讨论决定了区角布置或墙饰的内容后,我们应和幼儿一起准备材料并进行设计制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他们能做得到的让他们自己去想,让幼儿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看、听、问等途径获取信息材料的能力和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等。
4.要给幼儿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实践证明:幼儿是否有自主选择和使用材料的权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他们参与区角设置和墙饰制作的积极性,影响着幼儿与环境材料之间的相互作用。因此,我们应尽可能地让幼儿自己选择材料,自己决定做什么,并把材料放置在方便幼儿取放的地方,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便于幼儿不断地与环境材料相互作用。
5.给幼儿出错的权利,找出错误背后的真正原因。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会受到直接经验的影响。在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的学习探究活动中,幼儿的做法和得出的结论并非都是正确的,难免会有一些片面甚至是错误的地方。这时我们不应简单化地批评指责幼儿,而应设法搞清楚幼儿的真实意图和认识水平,避免误解或伤害幼儿。
6.培养幼儿尊重客观事实,依据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长期以来,有些教师很少注重培养幼儿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不给幼儿尝试的机会,习惯于由自己来判断幼儿的对错,使幼儿感到真理只存在于教师的头脑之中,他们关注的是教师的态度,而不是客观事实本身,这就造成了幼儿对教师的一种依赖和迎合心理。要改变这种现象,我们就必须更新教育观念,从“教师讲,幼儿听”转变为“幼儿主动探究,自己找答案”,创造机会和条件让幼儿参与教育活动,逐步培养幼儿形成尊重客观事实,依据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态度。
7.支持、启发和引导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无论是师生共同准备和创设的环境材料,还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内容提供的环境材料,我们都应积极支持和鼓励幼儿进行探究和操作活动。在指导幼儿进行探究操作活动时,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检查者”的角色,把精力从“检查玩具是否掉了,东西是否乱了,幼儿是否发生矛盾了”等问题转移到幼儿的探究和操作活动上来,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正确判断他们的发展水平,引导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如我们可引导幼儿讨论问题“汽车在什么样的路面上跑得更快?”,并鼓励幼儿说出各自的答案。为了让幼儿验证自己的猜想,我们可以发动幼儿找来各种高低、形状不同的积木、纸板、易拉罐等,启发幼儿运用这些材料搭出不同角度的斜坡,并提供橡胶、木板、玻璃等不同质地的斜坡面。我们可让幼儿在搭好的斜坡上进行赛车,并启发幼儿注意观察汽车速度和路面的倾斜度以及光滑程度有什么关系。通过多次操作,幼儿可发现汽车滑下斜坡的速度不仅与路面的倾斜度有关,还与路面的光滑程度有关,初步体验到速度与倾斜度、速度与摩擦力之间的关系。
幼儿园的班级环境创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环境创设,就必须以“创设不断与幼儿相互作用的环境和材料”的教育理念为出发点,对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进行全面透彻的了解,充分认识环境材料可能蕴含的教育价值,并用科学的方法引导幼儿和环境材料相互作用,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使幼儿园环境创设在幼儿教育活动中起到一个至关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是能使幼儿在通过与环境材料的互动中,培养其主动学习的能力,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伴之间的交往能力等。创造创造性的环境,造就创造性的孩子,愿我们以惊人的探索和研究热情、无私的爱和奉献精神,努力使每一块墙面、每一件材料都能与幼儿互动,与幼儿“对话”,使孩子们从小学会生活、学会学习、学会创造。这就要求我们的幼教工作者根据幼儿的发展特点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实施,为幼儿提供一个有助于学习、生活的良好环境,让幼儿乐在其中。
综上所述,如果在没有幼儿主体地位的物质环境创设中,孩子就没有多少选择的自由,又怎能谈得上尊重幼儿?所以我们应该让幼儿能接触到的班级的每一寸空间、每一件材料、每一面墙,不仅大墙,更应重视小墙饰,因为能根据目标灵活多变,利于引发幼儿参与,都应有利于引发和支持幼儿通过与之相互作用而主动获取有益的经验。

以画粽子为主题绘画

敬爱的(尊敬的)xxx:
大家好!
我幼儿园……介绍一下
就“幼儿园环境创设”这一问题,我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具体措施:………………
祝……

以上就是可爱粽子儿童画的全部内容,.。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