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竹简笔画?首先,在手抄报上画出对抖空竹的简单介绍,例如传统抖空竹的形态特征和用途等等。接着,可以在手抄报上画一些制作抖空竹所需要的材料,包括长约10厘米、粗约1厘米的竹片,一个小铁环或者塑料管,以及许多彩色丝线。然后,那么,空竹简笔画?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空竹,古称胡敲、空钟、空筝,俗称嗡子、响铃、转铃、老牛、闷葫芦、风葫芦、响葫芦、天雷公公等,属于汉族民间传统玩具。典型的空竹有单轮和双轮之分,双轮的空竹形如腰鼓好铅梁,以竹或木制成,两头为两只扁平状的圆轮,轮内空心,轮上挖有四五个小孔激配,孔内放置竹笛,两轮间有轴相连;单轮的空竹则形如陀螺,一侧有轮。因其轮内空心而有竹笛,故名“空竹”。
空竹游戏一般称为抖空竹,也叫抖空钟、抖空筝、抖嗡子,江南又称之为扯铃。不过,一般大都简称为“空竹”。是中国汉族传统文化苑中一株灿烂的花朵。流行于全国各地,天津、北京及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地尤为盛行。
空竹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考证,空竹最早是由汉族民间友运游戏用具“陀螺”演变而来的。陀螺是远古时代就出现的玩具,在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遗址和常州圩墩遗址中,就出土了木陀螺,而山西夏县西阴村遗址中出土了陶陀螺。后来,为延长陀螺的旋转时间,人们改用鞭子抽击这些木制或陶制陀螺;再后来,改用竹制陀螺,并在上面开口利用空气冲击发出哨声,即“鸣声陀螺”,后来“鸣声陀螺”渐渐有了“空竹”的别称。
植物·空竹
科属分类
空竹
种:空竹 Cephalostachyum fuchsianum Gamble 科:禾本科 Gramineae 属:空竹属 Cephalostachyum 海 拔:1200-2000 族:梨竹族 MELOCANNEAE Benth. 超族:竹超族 BAMBUSATAE 亚科:竹亚科 BAMBUSOIDEAE Nees 目:禾本目 GRAMINALES(POALES) 纲拉丁名:MONOCOTYLEDONEA 门拉丁名:ANGIOSPERMAE 命名来源:[Ann. Roy. Bot. Gard. Calcutta 7: 107,94. 1896] 中国植物志:9(1):030
形态特征
竿空竹
直立,或因梢头细长而呈半攀援状,高16—20米,粗3—3.5厘米;节间长50— 80厘米,平滑而具光泽,无毛,节下具白粉环,竿壁较薄;竿环平;竿每节分枝多数,呈 半轮生状,彼此近同粗或有1-2枝较粗。竿箨质薄,早落:箨鞘长20—38厘米,基底宽15-25厘米,背面被贴生浅棕色短柔毛,纵肋及小横脉均明显,故成网脉状,顶端圆形,两肩耸起,鞘口宽1.5—2厘米,凹下部分深2厘米左右,具流苏状长毛;箨舌低矮;箨片纸质,反卷,狭披针形,先端钻状,长达25厘米,底宽1.5—2厘米,腹面被拦老短柔毛,背面无毛。
抖空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曹植写过一首诗《空竹赋》;宋朝时期,宋江写过一首七言四句诗:"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宵,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漫徒劳。";明代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卷二中记述了空激改钟(空竹)的制作方法及玩法尘铅悄。清代坐观老人在《清代野记》中写到:"京师儿童玩具,有所谓空钟者,即外省之地铃。两头以竹筒为之,中贯以柱,以绳拉之作声。唯京师(指北京)之空钟,其形圆而扁,加一轴,贯两车轮,其音较外省所制,清越而长。"抖动时姿势多变,使绳索翻花,做出"过桥"、"对扔"、"串绕"、"抢高"等动作,也有以壶盖等器具代替单轴空竹而游戏的。抖空竹的技巧颇多,有"仙人跳"、"鸡上派渣架"、"放捻转"、"满天飞"等诸般名目。抖空竹是我国汉族民间传统的杂艺游戏活动,流行全国各地,尤其北方为盛行。
空竹的教程如下。
:空竹
步骤:
1、右手线先逆时针在空竹中心轴上绕一圈,成开线,右手低于左手。
2、右手往上拉,左手顺势往右下,将空竹拉高过头。
3、右手降下,左手顺势往左,则空竹低于膝盖;一高一低,空竹就可一直加速。
空竹简介:
抖空竹,流行于北京市的传统体育,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空竹在中国有悠久的历史,明代《帝京景物略》一书中就有空竹玩法和制作方法记述,明定陵亦有出土的文物为证,可见抖空竹在民间流行的历史至少在600年以上。抖空竹是靠四肢巧妙配合完成的运动项目。
当困巧友双手握杆抖动空竹做各种花样技巧时,上肢的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下肢的胯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加之颈椎、腰椎都在不同程度地运动着,因此抖空竹有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
2006年5月20日宽亏,抖空竹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遗产编号Ⅵ-4。
抖空竹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明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春场》中记载说:“空钟者,刳木中空,旁口,荡以沥青,卓地如仰钟,而柄其上之平。别一绳绕其柄,别一汪槐竹尺有孔,度其绳而抵格空钟,绳勒右却,竹勒左却。”
空竹,中国民间玩具。以竹木为材料制成,中空,因而得名;古液哪称空筝。清代曾与空钟混称,俗称响葫芦。江南又称之为扯铃,也有称之谓"天皇皇"(包括另一种类似空竹,但是在地上唤敬倒置着转的叫"地皇皇")。
空竹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三国时期,曹植写过一首诗《空竹赋》;宋朝时期,宋江写过一首七言四句诗:"一声低来一声高,嘹亮声音透碧宵,空有许多雄气力,无人提挈漫徒劳。";明代刘侗、于奕正在《帝京景物略》卷二中记述了空钟(空竹)和埋慎的制作方法及玩法。
以上就是空竹简笔画的全部内容,典型的空竹有单轮和双轮之分,双轮的空竹形如腰鼓,以竹或木制成,两头为两只扁平状的圆轮,轮内空心,轮上挖有四五个小孔,孔内放置竹笛,两轮间有轴相连;单轮的空竹则形如陀螺,一侧有轮。因其轮内空心而有竹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