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主题班会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活动,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记录

  • 主题班会
  • 2025-04-21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活动?1、 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害处。2、 教会学生如何预防登革热疾病。3、 教会学生如何防控蚊虫。4、 教会学生爱护好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教学过程:一、从观看视频繁导入。1、 给学生观看关于登革热的录像。2、 看完后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二、 了解什么事登革热。1、那么,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活动?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记录

教学内容:

1、了解登革热疾病的由来。

2、了解白纹伊蚊的生活习性和生长过程,以及对人类的害处。

3、了解人类感染登革热疾病的症状。

4、如何预防登革热疾病。

教学目标:

1、 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害处。

2、 教会学生如何预防登革热疾病。

3、 教会学生如何防控蚊虫。

4、 教会学生爱护好环境、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一、从观看视频繁导入。

1、 给学生观看关于登革热的录像。

2、 看完后让学生先说说自己的想法。

二、 了解什么事登革热。

1、 认识登革热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病毒性疾病,通过蚊虫叮咬在人群中传播。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

登革热是当今人类中流行最广的虫媒病毒病之一,登革病毒的主要媒介是伊蚊(花斑蚊)。全世界每年大约有5千万到1亿登革热病

例发生,这其中有50万例进展成更为严重的登革出血热和登革休克综合征。

2、患上登革热会有什么样的症状呢?

突发高热:一般持续3~7天,体温可达39℃以上

三痛:主要为剧烈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

皮肤可有麻疹样、猩红热样、白斑样、荨麻疹样等皮疹。

小学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教案

妇委会活动方案篇1

一、活动时间:

20xx年1月27日

二、活动地点:

xx敬老院、xx敬老院、xx敬老院;救助站;流浪点

三、活动背景、目标和对象: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俗称腊月,十二月初八(腊月初八)既是腊八节,习惯上称作腊八;腊八节在我国有着很悠久的传统和历史,在这一天喝腊八粥、做腊八粥是全国各地老百姓最传统、也是最讲究的习俗。

然而,在这个温暖的节日里,并不是每个人都会有亲人的关怀和爱护。城市中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以天为被、以地为床。敬老院里更是聚集着缺少家人关爱的老人。

这个腊八节,送上我们的微不足道的问候,希望能给长者和流浪人员带去关怀,带去温暖。

四、主办单位:xx、xx

赞助商:xx

五、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

联系并统计各派送点所需粥品数量。

莞城敬老院:95份

东城敬老院:110份

万江敬老院:65份

救助站:85份

流浪点:45份

a、招募志愿者:1月7日-1月9日。

b、人员安排:1月9日,确定志愿者人员。派送人员二十人,一个点安排四个人。活动指挥以及后勤人员2-5人与粥城和时报进行联系,并负责调配各小组粥的数量。

c、每组派送由4名志愿者组成,组长一人,负责联系和总结。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一年级

秋季流行疾病预防教育主题班会

教学目标:

1、通过本次学习,为学生控制秋季疾病流行和健康的生活提供了知识保障。

2、使学生知道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在预防疾病中的重要性,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学过程:

教师引言:秋季气温变化比较大,初秋时,气温较高,即“秋老虎”天,同时雨水较多,一些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高发,甚至可能爆发流行;到了晚秋,气温逐渐下降,风大干燥,这时是一些呼吸道传染病的高发时节。因此,秋季加强传染病的防治,对维护身体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一、学生说说秋季常会生一些什么病?

(一般秋季常见传染病可分为三大类:肠道传染病、呼吸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口角炎、秋燥症等)

二、这些病症一般是这样容易产生的?又如何预防?

常见的肠道传染病有霍乱、伤寒、副伤寒、痢疾、轮状病毒引起的感染性腹泻等。这类传染病经“粪-口”途径传播,是“吃进去”的传染病,通常是由于细菌或病毒污染了手、饮水、餐具或食物等,未经过恰当的处理,吃进去后发病。

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有流感、军团菌病、肺结核等。这类传染病经呼吸道传播,是“吸进去”的传染病。细菌或病毒可直接通过空气传播,或通过灰尘中细菌或病毒的飞沫核经呼吸道进入人体后发病。

登革热主题班会

中学语文教育实习总结(精选3篇)

辛苦的实习生活在不经意间已告一段落了,想必我们吸收了许多新的思想,为此就要认真思考实习总结如何写了。在写实习总结之前,可以先参考范文,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中学语文教育实习总结(精选3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中学语文教育实习总结1

在x月x日至x月x日期间,我在xx第x中学进行了将近两个月的教育实习,曾经以为很漫长和难熬的实习到现在竟产生出难舍之情。在原任科老师、原任班主任和指导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下,我较好地完成了实习任务。在这实习的日子中,我们紧张过、努力过、开心过、醒悟过、自信过。这些从未有过的经历让我们进步了、成长了。学会了一些在学校以前从未学过以后也学不到的东西。其中的酸甜苦辣我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咀嚼、去回味、去的探索。两个月中和老师学生的朝夕相处,使我收获很多,感动很多,更使我明白了作为一名教师所肩负的责任与光荣。实习基本任务包括教学工作实习和班主任工作实习,下面我将从这两方面进行总结:

一、 语文教学工作实习

在教学工作方面,我主要进行了听课、课堂教学以及作业的批改 ,其中听课15次,完成教案个数7个,上课节数共11节,评课次数共3次,批改作业次数共12次。

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总结

【教学目标和要求】

1、让学生了解登革热的症状。

2、学会如何预防登革热病。

【教学重点】

如何预防登革热病。

【教学方法】

1、图示教学。

2、讲授法。

3、谈话法。

【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

(概述)登革热(dengue fever)是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髓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展示图片)“患登革热的病人”。

(讲述)本病于1779年在埃及开罗、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及美国费城发现,并据症状命名为关节热和骨折热。1869年由英国伦敦皇家内科学会命名为登革热。20世纪,登革热在世界各地发生过多次大流行,病例数百万计。在东南亚一直呈地方性流行。我国于1978年在广东流行,并分离出第Ⅳ型登革热病毒。此后,于1979、1980、1985年小流行中分离出Ⅰ、Ⅱ、Ⅲ型病毒。病因 传染源:患者和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未发现健康带病毒者。患者在发病前6~8小时至病程第6天,具有明显的病毒血症,可使叮咬伊蚊受染。

以上就是预防登革热主题班会活动的全部内容,为提高学生的卫生安全意识,增强对登 革热危害性的了解,远离登革热传染性疾 病,小榄西区小学利用班会课开展“预防 登革热”主题班会。 在主题班会上,老师充分利用媒体教 学,组织学生观看了关于登革热的影像资 料,并借助多媒体课件向学生传授有关登 革热的知识。内容来源于互联网,信息真伪需自行辨别。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猜你喜欢